判断是不是AI写的文章,我们一起“验文如验尸”
网文读者已经开始集体疲惫,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:
- 点开一篇文章,标题炸裂,内容却平平无奇;
- 文风看起来“挺会写”,但读起来像在读说明书;
- 评论区一堆“写得好好啊”,你却忍不住想说:“这是人写的?我不信。”
是的,现在的网文、公众号、短文、情感博主、甚至小说,AI写得比人还多,还更快、更勤奋、更会套话。
于是,越来越多人开始怀疑:“我们看的这些爆款文,还有几篇是人写的?”
那到底怎么看得出文章是不是AI写的?
段落A: “她站在窗前,望着外面下着的细雨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,她不禁想起了那些远去的时光。记忆像一幅模糊的画,渐渐地,她不再想要去追寻过去的影像。她深吸了一口气,转身离开了窗前,决定向前看,去迎接未来的不确定。”
段落B: “她静静地站在窗边,看着窗外细密的雨丝将世界染成一片朦胧。那种湿气弥漫在空气中,渗透到每一个角落,仿佛连她的心也被它轻轻浸润了。她的思绪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徘徊,回忆如同潮水般一波接一波地涌来,抑制不住地涌现。她闭上眼睛,深吸一口湿润的空气,突然感到一阵清冷的平静。未来,似乎不再那么可怕了。”
分析:
- 段落A:这段文字简洁且有些概括,描述比较表面。比如,“记忆像一幅模糊的画”这种表达方式较为普通,缺乏具体的情感深度和生动的细节。它传达了一种转折感和决心,但用词上显得比较平实,没有太多的情感波动或细腻的描绘。类似的表达风格可能是AI生成的,特别是它的流畅性与简洁性。
- 段落B:这段文字则显得更为细腻、丰富。通过“窗外细密的雨丝”和“湿气弥漫在空气中”这些细节,文字显得更加生动,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场景的氛围。描写的层次更深,情感表达也更加复杂,比如“回忆如同潮水般一波接一波地涌来”,这种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波动更符合人类作家的写作风格。段落B中对于“未来”的思考和情感的变化也被更为细致地表现出来。
正确答案:A 是AI风味浓郁的那段。
段落A的这段文字简洁且有些概括,描述比较表面。比如,“记忆像一幅模糊的画”这种表达方式较为普通,缺乏具体的情感深度和生动的细节。它传达了一种转折感和决心,但用词上显得比较平实,没有太多的情感波动或细腻的描绘。类似的表达风格可能是AI生成的,特别是它的流畅性与简洁性。段落B则显得更为细腻、丰富。通过“窗外细密的雨丝”和“湿气弥漫在空气中”这些细节,文字显得更加生动,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场景的氛围。描写的层次更深,情感表达也更加复杂,比如“回忆如同潮水般一波接一波地涌来”,这种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波动更符合人类作家的写作风格。段落B中对于“未来”的思考和情感的变化也被更为细致地表现出来。
网友为啥开始烦AI写的“完美文章”?
现在的AI,写什么都能“高质量”。但也正因为如此,它的内容:
- 过于干净、没有毛边;
- 说什么都“对”,却让人毫无共鸣;
- 情感部分太像“装的”,不够野、不够糙、不够真。
你看一篇“感情博主”的爆文,说自己被劈腿、痛哭、离婚、涅槃重生……
但你总觉得她眼泪太理智,甚至连痛苦都像复制粘贴的模板。
于是你开始不信——“她是不是根本不存在?”
读者在问:“我还能相信谁是活人写的吗?”
网上越来越多声音在说:
“我不是不接受AI,但我讨厌我分不清了。”
“连小说、情感故事、影评都AI写,我还能感动个什么?”
“看到那种‘我朋友昨天跟我说…’的开头,我都觉得那朋友是AI。”
甚至有人说,现在的爆款文正在集体丧失“烟火气”。
好像所有文章都穿上了套装,说着得体又空洞的废话。
那我们还能怎么保护“人味”?
如果你是读者:
- 多关注“写得笨一点”的创作者,他们可能更真;
- 留意那些出现具体人名、地点、情绪混乱的段落,那才是“活人”的标志;
- 在评论区提问:“这是你亲身经历吗?”——敢回复的往往是人。
如果你是写作者:
- 别怕写得杂、碎、情绪化,那反而是真实;
- 写你的失败、窘迫、想哭又憋住的瞬间;
- 你永远打不过AI的速度,但你可以写它永远不敢写的“没逻辑的感受”。
最后一行写给认真写字的你:
AI会写文,但人类才有故事。
不要放弃表达,就算你写得不完美,至少你是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