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生活严谨过,晒晒我的家居实用“测量”小工具
本内容来源于@什么值得买APP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|作者:煮鸡蛋
大家好啊,我是爱干活的煮鸡蛋。
这期是个百货小合集,简单分享下不起眼但是很实用的家庭测试小工具,对家庭安全都有很大帮助,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补充自己常用的测量小工具,谢谢。
前言:
可能是因为理工男的缘故,本身我就是个“工具控”。不管是手动工具还是电动的、便宜的还是贵的、用得上的用不上的,我都买了好多。
而且我特喜欢便宜工具,迷恋那种用几块钱的便宜货来省去上百元安装费的感觉,非常有成就感。
以往的分享都比较硬核,不装修的朋友基本用不到,而且也有一些难度。
所以这次我分享十个轻松简单的实用测量小工具,用途更广泛,用着也安全。
一、紫光灯:出门住酒店,卫生检测超实用
就是这么一个小玩意,我是四块多买的,本来是用来检查洗衣液的荧光剂,后来我发现检查厕所和床单的脏东西很方便,后来我每次去酒店就都带着。
就看着挺正常的一个马桶,我们把灯关闭,然后用这个紫光照一下。
然后马桶如果没擦过,尿渍和臀印啥的就能看到了,然后你也可以照一下酒店的被罩,如果酒店投篮没换过,分泌物啥的也会有明显的痕迹。所以这个四块多小巧的灯还是挺实用,尤其是带着孩子亲子出行的时候,卫生这块还是注意点比较好。
二、光谱仪/照度仪/APP:家庭灯光质量心里有数
国AA级标准里,台灯亮度需要250-600lx,亮度太低了对眼睛不好,一般4000-5000k的色温读书最舒服,色温不合适也会容易累,其实不光是读书用的台灯,我们日常用的灯具的亮度和色温都需要注意,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检测工具。
可以借助这种专业的测光仪器,我买的这个型号是AH-310,能得到很准确的照度和色温的信息,但是需要花费二百块钱,我觉得不划算。当然也可以用下图中这种照度计,价格便宜一些,但是功能比较单一,没办法测色温。
因此,不想花冤枉钱的话,可以直接用这个APP:LightSpectrum Pro。这是我压箱底的一个实用小软件,百度一下就能下到。
色温啥的测的都很方便,还能测灯具的蓝光,像下图这个蓝光比例基本就不要用看来书了,它只能用来夜里上厕所用。
强烈推荐大家用旧手机装一个试试,把家里比较旧的灯测一测,太差的灯就可以换了。
三、测温枪:地暖不热自己测测就知道
之前家里遇到了地采暖不热的情况,供热公司和我扯皮,非得说我家里管子堵了,我就入手了这个测温枪。
直接测进水管的温度,根本就不达标,就证明了供热温度不够。、
而如果进水管和出水管温差比较大,那就说明家里管路水流过慢,可能是堵了或者是水压太低。
四、二氧化碳检测仪:掌握二氧化碳浓度,养成及时通风习惯
冬天我在小卧室喜欢关着门睡觉,加上平常也不注意通风,经常醒来之后觉得脑袋疼,我就想是不是二氧化碳太高了,就在多多入手了这个,是一个出口转内销的款,花了二十多块钱。
开窗通风的时候,这个二氧化碳浓度是405。
不注意通风的话,一整天,屋里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会升高不少。
对着它吹一口气,浓度就爆表了。所以对于不管是小户型还是大房子,定时通风还是很重要的。
五、相位检测器:插座检查一目了然,不再怕铁壳漏电
说来尴尬,之前装修时候找的小装修队,干得非常差,我搬进去住之后经常摸电器的金属表面手发麻,我一度觉得是我颈椎有问题压迫神经,导致我手麻。
后来我无意中用试电笔测了一下,电器的外壳带电。我就一气之下买了这个相位检测器给所有的插座测了一遍,发现家里相当一部分插座缺零线。然后我就找工头去了,从新给我维修的电箱。
所以刚搬进新家的朋友可以入手一个,这样接下来的很多年都会很放心。
六、激光测距仪:大面积测量好帮手
其实家里有个卷尺就够了,但是如果买家具啊,测量地面啊,那种相对比较远的距离,就不太好测。
之前2019年他家促销17.5,好多值友就都上车了。
平常买沙发啊,装电视啊,量个距离都很好用的。
七、功率仪:灯具足瓦不踩坑
最早买的时候是为了测NAS的待机功率的,结果后来用的最多的是测量灯具的功率有没有虚标。
那次买的吸顶灯,标120瓦,我发现不太亮,结果测了一下实际才64瓦。找卖家维权,刚开始卖家不承认,后来提供了功率计测量的照片给平台我才维权成功,当时我还发了维权的记录。
不光是测灯,有时候常用的电器也可以插上看看功率,或者待机状态下的耗电量,都挺实用的。我还用它测量了电动车的充电器充满会不会停。
这东西我觉得没有必要买贵的,这种十几块钱的用着就挺好,和四五十的没多大区别。
八、水平仪:不再犹豫,完美主义者终于舒服了
之前装完一个东西,我经常怎么看怎么歪,然后这事过去很久我心里还一直会犯嘀咕。所以为了解决这个疑心病,我买了个激光水平仪。
这个水平仪是最简单的双线的,一横一竖,花了58块钱,从那之后装什么东西我都会用他比量一下。
装扶手,装花洒,装电视,挂画,我都用它量一下,太快乐了。
当然如果没有强迫症,就用这种气泡的水平尺就好啦,几块钱就能解决大问题。
九、USB检测仪:小电器功率心里有数
我有个习惯,24小时运行的电子产品我都测一下功率,看看长期使用的成本。
对于有的放得太久了的电子产品比如Kindle电子书,充电的时候经常毫无反应,这时候我就看一下电流,看看是不是饿死了,这就能比较好的掌握它的充放电性能。
十、电子称:鉴别真伪、判断质量的重要参考
这个称我不仅做蛋糕的时候用,我还经常用它称那些电子产品。
比如买同型号的新的电池,如果重量不一样非常轻,可能就有问题。
还有净水器第一级的这种PP棉滤芯,如果太轻了,绝对是质量不好,一定做到心里有数。
还有我买的雅迪充电器,到手之后明明外观一样,但明显比正品的轻,这都是我重要的判断依据。
写在最后
生活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工具,往往可以用低廉的成本解决大问题。
在这里我想说,折腾工具的本质,是对生活不将就的态度。当我们学会用数据说话,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装修坑、健康忧、用电慌,终将成为通往居家幸福的阶梯。
本次的分享就到这里,感谢您的阅读,我们下期见。
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,欢迎值友理性交流,和谐讨论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