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这功能突然回归!朋友圈全都玩疯了
部分人的朋友圈,评论区已经可以发图片了!
这个功能,在微信的8。0。60版本里,开始小范围地出现。有人说等了六年,这个说法一点不夸张,因为上一次它短暂出现,还是在2019年。这次算是“回归”?谁知道呢。
刷朋友圈,看到别人评论区底下开始斗图了,你来我往,全是表情包和梗图。再看看自己的手机,输入框旁边干干净净,那个发图片的加号按钮,就是没有。这种感觉有点微妙,好像被版本更新给抛弃了!
这种测试方式,就是所谓的“灰度测试”。随机挑选一部分用户,让他们先用上新功能,看看反应,看看服务器稳不稳。剩下的人,就只能眼巴巴看着。这种“别人有我没有”的状况,制造了不少讨论。
为什么这么小心翼翼?
大概是有了前车之鉴。2019年那次,图片评论功能上线不到一天就匆匆下线。具体原因众说纷纭,但普遍的看法是,内容的审核压力,以及可能出现的混乱场面,让微信团队选择了收手。熟人社交的圈子,一旦被不合适的图片刷屏,体验会直线下降。
这次,明显是准备得充分一些。
评论区发图,一次只能发一张。这个限制,能有效防止刷屏,避免评论区变成图片的海洋,淹没正常的文字交流。大家想斗图,也得一张一张来,有来有回,而不是信息轰炸。
审核也跟上了。据说这次的图片审核,调用了视频号那边的一套内容过滤系统。视频号每天处理海量视频和直播内容,它的审核能力,用来处理朋友圈的图片评论,应该算是“降维打击”了。朋友圈终究是半公开的社交场合,守住底线是必须的。
长按评论区的图片,可以直接保存到手机。这个设计很方便!看到朋友发的有趣表情包,随手一存,下次跟别人聊天或者评论,就能直接用。这降低了社交互动的“物料成本”,让表情包在熟人圈子里流通起来。
图片会被压缩。
发出去的图片,清晰度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,跟直接发送原图有差别。对于普通用户来说,看个乐呵,发个表情包,这点压缩影响不大。但对于一些追求高清画质的用户,或者想分享摄影作品的人来说,可能会觉得有点不爽。这也是一种平衡吧,为了服务器的流畅和加载速度,牺牲了一点画质。
这次更新,还有一个很实在的东西,就是互动提醒的开关。
之前,发一条朋友圈,要是有几十个共同好友,那点赞和评论的提醒能把人烦死。一个红点接着一个红点,不停地冒出来,对于有强迫症的人来说,简直是折磨。现在好了,可以一键关闭这条朋友圈的互动提醒。世界清净了。很多人觉得,光是为了这个功能,都值得去更新版本。
朋友圈的生态,可能会因此发生一些变化。
以前大家都是用文字抖机灵,现在有了图片,表达情绪和态度的方式直接多了一个维度。一张图能表达的意思,有时候比一百个字都多。可以预见,等这个功能全量开放以后,朋友圈的评论区会热闹不少。
熟人社交,本来就不需要那么紧绷着。大家在自己的圈子里发发图,开开玩笑,也挺好。只要审核的尺度把握好,别管得太宽,也别什么都不管,让大家在规则内玩起来,社交的乐趣就有了。现在的问题是,什么时候能轮到我?别又是一个六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