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丙察察(二)(穿越丙察察朋友圈说说)
摄于2016年,高城理塘
茶叶,盐,马匹,丙中洛的羊肠古道,在马锅头的率领下走了数百年,把内地的盐、茶运送到西藏,尼泊尔,印度。今天,我们用现代化的四个轱轮去丈量古道上留下的艰辛。
2003记录片《德拉姆》结尾镜头
关于行前装备,我自己依然是一个70升登山包加摄影背包,睡袋户外炉具三脚架对讲机GPS和生活必须日用品,装备上我带了一台单反一台微单两台相机三个镜头和一架大疆御2,飞机将是一个好玩的东东,特地买了保险,但是汪总告诉我掉水里游走了或者挂悬崖不下来了则免赔,看来怒江上空的风险还是有点的,GPS里导入了全部的丙察察和泸亚东线航迹,这些航迹将保障我不偏离航线和及时纠错,昆明机场预订好了二辆2.4的四驱SUV,机票也在一个月前网上订好,四张人民币搞定。
关键是行车地图重点说一下,因为横断山里很多地方没有信号也没有线路用高德百度地图,而且很多朋友依靠断续的手机导航进入迷途,所以我仍然在规划好线路之后,第一部用高德地图开放平台做出高清晰路书地图,第二用谷歌地球画出实际穿越的线路,导入我的GPS手持,这样保证了我的航迹不会偏差,也不用担心山区无信号,而且航点地点机位一一标出,GPS上本身具有海拔方位日出月落时间点等等,十分方便。
这张地图上有所有此行的GPS点
GPS坐标
关于高反,随行人员都是跟着我去过川藏高海拔地区行摄的老越野,经过考验,即是这样,我也让他们提前半月开始喝点红景天,来适应对抗即将到来的高原反应。此行的海拔高度在3000—5100之间,驻地海拔最高在3600米,穿越极高点在5100米,所以要重视高原反应的威力。我的经验是高原上适当带点葡萄糖50ml针剂,每天喝一瓶,难受了吸吸氧,随车备点氧气瓶和氧气枕头,氧气枕头比较好用,各医院都可以充氧气。
关于慢行的安排,上高原首先要遵循海拔由低到高的渐进策略来适应高原缺氧,为此我们从低海拔的昆明缓缓进入怒江大峡谷,后半程进入高海拔地区,到那时基本上都适应了高原环境,行程上我们保持平均每天150公里左右的行驶距离,其实很多地方我们会停留二到三天。考虑到路上的堵塞绕行等因素留了机动时间,缓急互动把更多的时间留在坐看云起上而不是极速穿越上。
长青春格尔寺
三枯主之央迈勇
高原银河
丙察察我也是首次穿越,我还没有机会拍摄,我也很期待此行的作品。而玛娜茶金也是此行的重点之一,所以上传了我拍摄的亚丁三神山和理塘一线作品。